《中国会计报》:粤港澳共筑企业“出海”专业服务新高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借此腾飞之势走向世界,拥抱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而为其“出海”提供专业服务的会计行业也不落人后。
9月22日,以“会聚湾区,计护企航”为主题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举行。在此次粤港澳三地会计专业团体共办的第五届粤港澳会计师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粤港澳出海财税护航联盟(以下简称“护航联盟”)正式成立。
粤港澳三地会计行业不仅将借此东风携手远航,更将为中国企业“出海”劈波斩浪、保驾护航。
协同升级共建“护航联盟”
“护航联盟”的诞生,根植于多年持续深化的合作基础。
2021年,粤港澳三地会计专业团体携手会计师事务所签署《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于2024年续签扩容,推动粤港澳三地行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级、更新机制下深入行业合作发展。
“护航联盟”的成立,成为落实该战略协议的重要落子。其将通过开展“出海”企业财税专题培训辅导、编制发布投资指导蓝皮书等务实举措,为企业在海外投融资规划、财税制度对接等领域提供专业支持。
“联盟凝聚大湾区会计行业专业力量与资源,将成为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稳健发展的重要助力。”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欧振兴表示。
“护航联盟”的成立也是协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一次“双向奔赴”。
成立前,广东注协联合香港、澳门会计专业团体广泛调研征集会计师事务所跨境服务意向,在此基础上优选具备服务企业“出海”经验和意愿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已有来自粤港澳共123家事务所加入“护航联盟”,将发挥湾区优势为“出海”企业保驾护航。
入选首批名单的广东中职信会计师事务所于2023年4月与澳门崔世昌事务所签订联营协议。2024年1月,中职信(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成立。
在广东注协副会长、广东中职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聂铁良看来,“护航联盟”可以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行业资源和网络,整合内地、香港和澳门的专业人才,发挥各地事务所专长,实现协同作业,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海外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财税服务。同时,通过共同开展业务合作和项目实践,打造粤港澳会计行业品牌,有助于提升海外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香港上市公司审核师协会主席陈锦荣也指出,“会聚湾区”关键在于“协同”,“计护企航”核心在于“信任”。会计专业服务正从传统核算向战略导航转型,将为企业“出海”提供强大支撑。
对于下一步工作,广东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穆慧姝表示,三地还将通过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举措,助力企业“走出去”,构建跨境服务网络。
机制破壁走向服务协同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三地规则机制“软联通”成为专业服务业融合的关键。广东注协近年来主动作为,推动三地会计行业在标准对接、执业协同、人才流动等方面探索创新路径。目前,三地行业合作稳步推进、集聚发展效应初显,三地机构正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
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财税专业服务集聚区,“多种主体、连接港澳、接轨国际、共同发展”的蓝图正在绘就。
财税集聚区自2023年3月揭牌建设至今,已吸引14家头部财税机构入驻。随着今年5月《广州市南沙区推进财税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修订)》的印发,财税集聚区的政策叠加效应和资源聚集优势进一步显现。
为确保入驻机构及时、足额地享受到政策支持,南沙区已安排预算资金1440.8万元。截至目前,已向入驻机构拨付扶持资金535.05万元,计划于年底前完成全部政策兑现。
广东司农会计师事务所2023年即入驻其中,对其发展深有感触。
“财税集聚区的优惠政策减轻了事务所和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的税务负担,有助于事务所引进国际化专业人才,增强拓展跨境业务的能力。”该所首席合伙人吉争雄说,“服务粤港澳协同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有相关人才,需要境内外机构和专业人员取长补短、协作共赢。”
在粤港澳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下,该所为多家上市公司的境外子公司提供专业服务,并与境外事务所合作为境内企业香港上市提供专业服务,积累丰富经验。同时,该所开内地证券业务事务所以自有品牌在香港新设事务所之先河,与曾在国际“四大”工作的香港会计师合作设立司农香港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正在办理公共利益主体(PIE)业务备案。
在横琴,多个联营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已经成立或积极筹备建设中,正积极发挥协同效应。
“澳门会计师行业在粤港澳协作中,凭借其与葡语国家的深厚联系及横琴的政策创新,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澳门灝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黎鸿才表示,在处理涉及葡语国家的合同纠纷时,澳门会计师可结合其财税专长与澳门律师的法律知识,通过联营机构提供从交易结构设计到争议解决的一站式服务,有效避免繁复的国际诉讼程序。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地行业已搭建起首个会计行业联合服务平台。“平台汇聚超过200家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突破地域壁垒、降低跨境成本。”澳门会计专业联会会长黄浩彪介绍。
又如,“向新、向智、向绿”成为“出海”新趋势,粤港澳三地积极行动,在各自的监管框架下推动企业进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
“在服务中,许多企业在开展ESG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对准则理解不深,未能真正融入企业战略和运营中;由于部分ESG指标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以及不同部门的数据收集方式和口径不一致,ESG数据收集不准确、数据整合难度大;ESG专业人才短缺等。”聂铁良说。
作为深度参与粤港澳业务协同的本土所,该所通过ESG准则研究交流、人才培养引进、提供“准则解读—差异分析—落地支持”全链条准则解读与咨询服务、开展ESG鉴证业务等方式,探索推动三地ESG报告准则对接工作。
交流深化打造湾区品牌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会计服务一体化,必须超越技术层面的协作,更要在人才、规则与生态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香港会计师公会副会长李舜儿表示,作为业界的一分子,她将继续推动年轻专才融入大湾区,包括促进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会计资格认证互认,提高会计师跨区执业的便利性;结合人工智能,优化会计行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行业效率与专业价值;与大学以及专业机构合作,开展跨境会计专业的联合课程,让年轻人熟悉内地商业和会计环境等。
“粤港澳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对跨境会计、审计合作及监管等要求较高,充分利用灵活的组织架构部署和培养专业人才十分必要。”广东注协粤港澳行业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黄寅介绍,在推动三地专业人才自由交流、互动上,行业已有不少创新机制和实践。
比如,广东注协在全国首创跨区域人才培养机制,联合举办粤港澳注册会计师青年高端人才培养工程,首期培养48名“湾区通”人才,第二期35名学员正在培养中;另外,更多本地事务所在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以港澳为“走出去”的第一站,设立成员所、网络所,学习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先进经验,服务于在境外投资的中国企业。
“粤港澳三地会计行业已形成‘机制化、实体化、协同化’的合作新格局。特别是继续教育学时互认制度和‘湾区通’青年人才培养项目,有效促进专业标准的‘软联通’。”信永中和广州分所主任会计师贺春海表示,“我们将继续用全国资源嫁接国际网络,把协议的制度红利、南沙集聚区的政策红利、‘护航联盟’的生态红利,转化为湾区客户看得见、摸得着、算得清的商业价值。”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三地会计行业跨境合作水平显著提高。
香港会计师公会大湾区委员会主席黄俊硕表示,这种交流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专业水平及国际声誉作用巨大。“我们会继续积极争取设立‘大湾区会计资格专属考试’,为香港专业会计师提供一个标准、高效的途径,获取在大湾区提供专业服务的资格,从而加强香港专业会计师与大湾区内地同业的交流合作。”他说。
从签署战略协议到成立“护航联盟”,从规则探索到人才共育,粤港澳会计行业正以务实行动诠释“会聚湾区,计护企航”的深刻内涵。面向未来,三地行业将继续以专业之力,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保驾护航,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书写湾区答卷。
会员登录